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
國衛辦醫函〔2022〕386號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要求,2022年我委聯合相關部門繼續推進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以下簡稱績效考核)?,F將2021年度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通報如下。
一、績效考核工作組織情況
經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中醫藥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全國共2706家三級公立醫院參加2021年度績效考核。其中,西醫類醫院2044家(綜合醫院1466家,??漆t院578家),中醫類醫院662家。與2020年相比,新增考核醫院281家,因合并、降級、撤銷等原因退出考核的醫院共83家。
(一)根據最新政策要求,優化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要求及多渠道收集的意見建議,進一步細化指標說明和佐證資料清單,更新指標解釋、數據來源及相關工作要求,修訂形成《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并將績效考核工作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同步推進。
(二)加強專業培訓指導,持續提升工作成效。組織多領域專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開展指標解讀、填報指導、常見問題分析等針對性培訓工作。多渠道收集回復問題累計4600余個,更新發布答疑手冊15版,推出系列宣傳品。開通線上問題反饋功能,提升線上問題響應速度,優化填報任務配置,提升系統數據讀寫計算能力,不斷完善績效考核管理平臺,增強系統使用的便捷性。
(三)推動完善制度規范,做好數據質控工作。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數據管理工作,明確數據問題類型與處理細則。運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和大數據技術對超億份數據進行分析,按照普查與抽查相結合、定向與隨機相結合、人工與智能相結合的原則,持續優化數據質控方式。
二、國家監測分析情況
根據參加考核的2044家西醫類醫院數據,對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績效指標進行監測分析。數據結果顯示,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開展以來,各地認真組織實施并強化結果運用,各醫院更加重視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相關政策落實。通過連續4年的績效考核引導,三級公立醫院臨床診療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穩步增強,醫院運行新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人民群眾滿意度保持穩定,醫聯體建設和對口支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在發展方式、運行模式、資源配置方面均發生一定轉變,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等工作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委屬委管醫院和已經設置的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醫療質量持續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注重醫療效率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充分發揮了“國家隊”及高水平醫院的示范帶頭作用。
(一)臨床診療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診療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展。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為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DRG組數中位數為611組,較2020年增加17組,其中綜合醫院DRG組數中位數644組,較2020年增加11組,診療病種覆蓋范圍逐年增加,醫療服務廣度進一步提升。相比較而言,山西、黑龍江、四川、陜西、河南等省份醫院平均DRG組數增長相對較多。
二是疑難重癥診療能力持續增強。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中位數與2020年基本持平,西藏、山東、貴州、廣西等省份CMI值增長幅度相對較高。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出院患者手術占比、四級手術占比分別為30.80%和19.73%,均較2020年有所增長(見圖1);積極引入和開展醫療新技術,并主要應用于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具有一定難度的手術在更多的醫院得到應用,三級公立醫院解決疑難復雜疾病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圍繞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三級公立醫院持續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2021年,約70%的三級公立醫院開展了日間手術,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較2020年增加1.65個百分點,對努力縮短患者住院和手術的等待時間、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緩解患者“住院難”和“手術難”問題做出有益探索。其中,浙江、上海開展的日間手術占比明顯高于其他省份,時間消耗指數和費用消耗指數相對較低。全國89%的三級公立醫院開展了微創手術,出院患者微創手術占比為19.92%,較2020年增加1.57個百分點(見圖1),具有一定難度的微創手術在更多的三級公立醫院得到應用,對于減少疾病給患者帶來的不便和痛苦起到積極作用。
?
圖1??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出院患者手術開展情況
四是預約診療制度進一步落實。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為60.52%,較2020年增加3.92個百分點;門診患者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20.12分鐘,較2020年縮短2.06分鐘(見圖2)。北京、寧夏、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份的患者預約診療比例相對較高,其中浙江在預約比例較高的同時平均預約等待時間也相對較短。部分醫院根據??铺攸c和專家出診習慣,設置個性化、精細化的就診等待時間間隔,提升預約等待的精準程度,減少患者就醫等待時間,提升患者就醫效率。
?
圖2?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預約診療開展情況
(二)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穩步增強。
一是重點環節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Ⅰ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分別較2020年下降0.03個和0.02個百分點;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為0.01%,與2020年相比保持穩定。
二是檢查檢驗同質化穩中有進。2021年,96.87%的三級公立醫院參加了國家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工作,國家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中位數為93.27%,合格率中位數為97.25%,分別較2020年提升3.86個和0.85個百分點(見圖3),為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通互認,降低人民群眾就醫負擔奠定堅實基礎。浙江、福建、天津、北京等省份的參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國前列。
?
圖3?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室間質評項目參加率和合格率情況
三是大型醫用設備使用與管理愈加規范。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為87.90%,較2020年提升近2個百分點。建立大型醫用設備管理臺賬、制定預防性維護維修計劃的醫院比例有所增加,多數醫院能夠定期對設備設施進行巡查保養和檢測校準,并定期開展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適宜性評價,大型醫用設備管理的規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四是合理用藥水平持續提升。部分醫院建立了“多部門聯席會議機制”,對抗菌藥物和輔助用藥進行統一監測,對臨床用藥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通過信息化技術對國家基本藥物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通用名進行標記,引導臨床醫生優先選用。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34.55DDDs,較2020年下降1.73DDDs,持續優于40DDDs的國家要求。在綜合考慮診療疾病復雜程度的基礎上,北京、天津、云南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持續控制在相對較低的水平?;舅幬锊少徠贩N數占比為42.59%,較2020年提升0.70個百分點;門診和住院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分別為56.03%和95.82%,較2020年提升1.53個和0.19個百分點,基本藥物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見圖4)。輔助用藥(依據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收入占比為0.86%,較2020年下降0.86個百分點。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使用比例為75.67%,較2020年增加10.25個百分點,三級公立醫院使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標藥品的積極性逐步提高。點評處方占處方總數的比例為17.01%,點評出院患者醫囑比例為20.04%,較2020年分別增加1.80和0.88個百分點。
?
圖4?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及輔助用藥使用情況
(三)運行新機制逐步建立健全。
一是管理專業化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全國76%的三級公立醫院設立了總會計師,約200家醫院在2021年新設了總會計師,逐步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重要經濟事項分析決策中的專業優勢。部分醫院在部門協調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方面探索并總結相應經驗。如,通過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積極推進預算全過程信息化閉環管理,推動全面預算管理落實全額、全程、全員等要求;建立臨床科室和病案編碼人員的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持續提升病案首頁數據質量;設置??七\營助理,在充分掌握醫院整體發展建設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各臨床科室特點,協助臨床開展運營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二是收支結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為27.96%,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例為37.13%,與2020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29.71%,較2020年下降3.04個百分點。三級公立醫院“騰籠換鳥”調結構取得成效。
三是次均醫藥費用下降明顯。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降幅為4.44%,住院次均費用增幅為0.92%,門診次均藥品費用降幅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降幅分別為10.85%和4.21%。其中,門診次均藥品費用和住院次均藥品費用相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仍呈下降趨勢,次均醫藥費用增幅進一步下降。?
四是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穩步提高。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參加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的比例達到99.71%,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全國平均級別達3.83級,三級公立醫院更加重視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從醫院看,78.55%的三級公立醫院達到4級及以上水平(占比較2020年提高13.66個百分點),9.75%的三級公立醫院達到5級及以上水平。從省份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新疆等省份的平均等級在4級以上;山西、山東、西藏等省份的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等級整體提升較快(見圖5)。
?
圖5?2018-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情況
五是節能降耗更見成效。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平均為90.53元,在業務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萬元收入能耗支出仍與2020年基本持平,三級公立醫院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促進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推動綠色轉型。
(四)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人才培養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學人才培養經費總額較2020年增長1.29%,其中,畢業后醫學教育經費投入在醫學人才培養經費中占比為50.85%,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醫學教育專職管理人員數量持續增加且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級公立醫院對于醫學人才培養和畢業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人數較2020年增長5.36%,接受教育教學培訓占比為39.55%,較2020年增加5.92個百分點,臨床帶教師資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強。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住院醫師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基本穩定在74%的水平,通過率較高的省份是北京、山東、江蘇、吉林、浙江。住院醫師首次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基本穩定在93%的水平,浙江、上海、廣東、山東、安徽、北京的理論考核通過率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人員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醫務人員比例為18.66%,較2020年增加0.80個百分點。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的麻醉、兒科、重癥、病理、中醫醫師數量均較2020年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麻醉醫師數量增長最多(約1300人),重癥醫師數量增長幅度最高(約6.10%),緊缺醫師數量增長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蘇、河南、廣東、浙江;除兒科醫師占比與2020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四類醫師占比均較2020年有所提升。醫護比基本保持穩定,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4.64人,較2020年增加0.19人;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廣東的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明顯高于其他省份。
三是學科建設能力有所增強。2021年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經費和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較2020年均有所增加。部分醫院積極搭建多學科交流的科研平臺,促進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輔助診療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開展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將科研成果服務臨床和疾病防控一線。
(五)人民群眾滿意度保持穩定。在患者滿意度方面,2021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穩中有升,住院患者滿意度與2020年基本持平,門診患者滿意度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均相對較高的省份與2020年基本一致。三級公立醫院積極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門診就診便捷支付、綜合性服務窗口、住院患者床旁結算、膳食醫囑與治療食譜無縫銜接、醫務社工情緒疏導和陪伴、延續護理服務等工作極大提升了患者就醫的便捷性、安全感和滿意程度。部分醫院開設了老年人便捷就醫通道,一站式解決老年人基礎疾病多、??七x擇難問題。在醫務人員滿意度方面,醫務人員滿意度與2020年相比基本保持平穩,但是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較大、工作流程較為繁瑣等,仍是目前醫務人員反映的普遍問題,尤其是初、中級職稱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和薪酬待遇等需要得到更多關注。
(六)醫聯體建設和對口支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21年,三級公立醫院向醫聯體內二級醫院或基層醫療機構下轉的門急診和住院患者人次數均較2020年有所增長,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約50%的三級公立醫院為醫聯體牽頭單位,其中超3成為??坡撁说臓款^醫院,部分醫聯體牽頭醫院主動落實職責要求,在人才、學科、管理等方面形成幫扶常態化機制并積極發揮引領作用。接收對口支援醫院和醫聯體內醫院進修半年以上人員的比例為11.08%和30.38%,較2020年分別增加0.21個和2.20個百分點,三級公立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幫扶力度進一步加強。部分三級受援醫院在對口支援醫院的幫扶下,技術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新開展了腦室鏡下顱底病損切除術、腹腔鏡改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等具有較高難度的手術,對緩解當地患者看病就醫問題、減輕患者就醫負擔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績效考核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仍然存在。一是在分布區域方面。從全國數據看,部分非省會城市的三級公立醫院發展勢頭迅猛,但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省份和省會城市,中西部地區和非省會城市三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較弱。二是在醫療水平方面。各區域、省份之間醫療服務能力差距有所縮小,但華北、華東地區的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水平的綜合實力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一些新技術的應用以及難度較高手術的開展也普遍集中于華北、華東等地區。三是在服務支撐能力方面。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也呈現出華北、華東地區的優勢特點,東北地區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級別明顯低于其他地區;東北、華北地區的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人員經費占比明顯低于其他地區;西南和西北地區的人才培訓效果低于其他地區。
(二)“跨省異地就醫”現象逐步改善,但尚未徹底扭轉。一方面,2021年,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中,常住地患者跨省異地就醫(按照患者工作地和居住地判斷患者是否為異地就醫)的比例為5.49%,較2020年增加0.1個百分點,但相較績效考核開展以來的其他年份仍呈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另一方面,部分省份的跨省異地就醫患者的比例仍超過10%,部分省份跨省異地就醫患者比例在2020年疫情常態化防控之后有所回升。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優質、方便醫療服務的美好期盼與優質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
(三)科學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一是在診療水平方面。部分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的CMI值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綜合考慮收治患者的疾病復雜程度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的綜合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未達到相應要求。二是在服務能力方面。門診患者希望在就診的過程中能夠有干凈整潔的就診環境、便利的掛號條件及清晰明確的標識等;住院患者希望能夠加強疼痛管理,重視飯菜質量和臨床營養,提升出入院手續辦理的便捷程度等。三是在學科建設方面。部分醫院因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編制問題等導致人才引進困難和人才流失嚴重,表現為教育經費有限、臨床帶教師資不足、科研基礎較為薄弱、信息技術支持力度不夠等??h級三級公立醫院在人才配備、科研創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弱勢,2021年,約半數縣級三級公立醫院沒有科研經費或科研經費總額位于全國的后10%。
四、工作要求
(一)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將績效考核工作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以滿足轄區內重大疾病臨床診療需求為導向,重點加強跨省異地就醫占比較高和服務能力薄弱的臨床??品漳芰ㄔO,落實三級公立醫院功能定位,提升疑難危重患者的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對口支援和組團式援藏援疆工作成效,在資金投入、政策引導等方面向薄弱??坪蛢炠|醫療資源缺乏的領域傾斜,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中的重要作用,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凝聚三級公立醫院發展的政策合力。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以績效考核為抓手,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完善支持公立醫院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銜接和系統集成性,持續發揮“三醫聯動”作用,為三級公立醫院良性有序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策環境。
(三)持續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扎實有效組織推進本轄區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對轄區內績效考核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破解當地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中的瓶頸問題,引導轄區內三級公立醫院落實發展和改革的各項要求。各有關醫院要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持續提升內部管理能力和醫療服務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帶動公立醫院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2年11月2日
?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